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而今天我们也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对党忠诚中坚守为民初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几十年来,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张富清老人为什么能一辈子坚守为民初心?“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正是有这样的信念,他在每一次战斗中都要担任“突击队员”;“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正是有这样的信守,他放弃留在大城市,放弃回到陕西老家,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仰望千万年来人类文明的星河,中华文明独具光芒、璀璨夺目。
”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依靠前辈们不断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岳奎说,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以英雄为榜样,见贤思齐,甘于奉献。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是我们党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章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问题导向,总结成功经验,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为新时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国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500万名农村党员,广泛分布在乡村大地、构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具有团结带领亿万农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强大组织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抓农村党支部、建强战斗堡垒,取得明显成效。
”曾经与张富清共事的田洪立感慨,张富清把为人民服务看作自己的本分,不居功、不自傲,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老英雄战功赫赫,转业后却选择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
”铜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吴慧锋说。东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产总公司公共关系总监李虎民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要学习张富清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武警汉中支队洋县中队指导员宋成说:“洋县中队全体官兵在学习了革命老前辈张富清的事迹后,深受鼓舞和启发。我们作为张富清老英雄故乡的武警官兵,一定要以他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默默奉献,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人向他出示了两处伤口,一处是右边腋下,是在战斗中被敌人的燃烧弹灼伤,一处就是头顶的子弹擦伤。
在退伍后深入祖国的艰苦地区,受惠的群众不了解他的背景,但祖国永远记得他。老英雄的伟大品质,将激励我在军营中建功立业。”当过兵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15级学生范友,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奋斗在国家建设前线的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受到一名老革命战士那坚定的使命所在,一心为党,一心为民。
手榴弹和炸药包一起炸响,将碉堡炸毁。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再也没有见到。 张富清说,他多次参加突击组打头阵,但当年他的身体其实很瘦弱,他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责编:常雪梅、王珂园)原标题:青春心向党奋斗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面向未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能凝聚起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新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撑起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大厦。
李甘霖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得知张老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便嘱咐老人:“您是离休老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后来老人做完手术回来,李甘霖发现老人只选了价值3000多元的最便宜的晶体。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
没有耕耘,都是浮云。仅仅有伟大的梦想,而缺乏脚踏实地的拼劲、韧劲和干劲,终究难以圆梦。怀揣伟大的梦想,矢志不移地用奋斗成就梦想,用拼搏追逐梦想,用实干破解难题,就能使梦想成真。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手段、途径和桥梁。马克思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Copyright © 2012-2022 www.hslx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山隆鑫旅行社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943-6624762
地址:安徽黄山屯溪区仙人洞新苑5栋101 皖ICP备180144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