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希望寻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陪伴,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 上世纪八十年代,《鼹鼠的故事》被引入中国,成为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但故乡提供的远不只是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由一方水土滋养浸润出来的感受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谈及阅读中华经典的必要性,易中天给出了四个理由,即经典原本就有趣、经典富有大智慧、经典可以现代阐释、经典能够塑造人格。“启迪智慧的办法是做智力游戏,而最好的智力游戏是阅读经典。” 在易中天看来,这套书更像“一个游戏室,一个藏宝洞”,“里面有着中华文明的无尽宝藏,目不暇给俯拾皆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手,就像春游时在河边捡一块鹅卵石,在山上采一朵小红花。
此外,读者还将见证中世纪非洲商品流通、宗教传播以及城市的发展,还有人们普遍感兴趣的“淘金热”。此次活动主讲嘉宾、《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译者刘成富老师是南京大学法语教授也是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对非洲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问题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在交流过程中,刘成富解答了诸如撒哈拉以北的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什么不同、曾殖民非洲的法国与现代非洲的关系究竟如何、非洲宗教的情况是怎样的……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种问题,不一而足。对于非洲,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很多误解,“从距离上讲,非洲离中国很近,非洲2/3的土地在北半球,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在南半球。
【书籍信息】 书名:死亡的故事 书号:978755962967 作者:(美)大卫·伊格曼 出版社: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内容简介】 《死亡的故事》以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小说为蓝本,40篇令人惊艳的死后故事,映射的是生命的可能性,包含了我们自身的方方面面:对不同生活的向往、欲望、梦想,对异世界的诗意遐想,甚至还有我们不为人知的隐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并非巧合,而是有着很多的历史必然性。19世纪出现大量机械、电力相关的技术,20世纪出现大量信息技术,接下来的21世纪会出现很多生物技术,这些都是有内在逻辑性的。科技发展的偶然与必然,科学认知方法的与时俱进,都有迹可循。
它们寄托了人类对日常生活的奇妙幻想。帕维尔·施鲁特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袜子精灵的世界,赋予它们独特的面貌、习性乃至社会组织。他用自己脑洞大开的文字与毛茸茸的幽默满足了孩子的丢袜子日常的幻想。 袜子精灵虽然不能主动向人类现身,但是他们最愿意陪伴的就是孤独的人,也只有孤独的人才有可能看见这些奇怪的小家伙。希赫利克的爷爷告诉孙子:“要亲近人类,不过得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介绍地方民俗的同时,沈书枝对花草或食物的描写也处处体现着生活中的人情。她写喜欢梨树,却暗藏着一个小女孩对喜欢的男生的惆怅心事;她写映山红的美,那是一位老人特意去山里采得带给孙女的礼物;她写苦瓜之味,是小时候被父亲骗吃时的生气和终于也长成可以欣赏其味的大人的感慨。
正如经济学者钱颖一推荐所说,人类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它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没人去说清楚,而吴军博士的这本《全球科技通史》带大家俯瞰一整部人类科技文明史,回顾科技的发展历程,就能把握一些方向和趋势,进而消除当下的部分焦虑。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并非巧合,而是有着很多的历史必然性。19世纪出现大量机械、电力相关的技术,20世纪出现大量信息技术,21世纪已经出现了很多生物技术,这些都是有内在逻辑性的。科技发展的偶然与必然,科学认知方法的与时俱进,都有迹可循。
+1
《不可破解的密码》讲述的是乔治和安妮为了找出幕后黑客旅行去遥远的太空的故事。这一次,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都被黑客操纵了,银行在发出免费的钱,超市不能正常收款,飞机也不能正常起飞了……为了找出是什么在捣蛋,他们去太空探险以寻找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和太空现象。
//可是重庆照样金银闪烁。/我看得太清了/落进酒的透明里/我原来是一个好人/朝天而造的门也是座好门。翟永明《鱼玄机赋》:这是关于被杀和杀人的故事/公元八六八年/鱼玄机身穿枷衣/被送上刑场躺在血泊中/鲜花钩住了她的人头//很多古代女人身穿枷衣/飘满天空串起来、可以成为白色风筝她们升不上天……翟永明《致阿赫玛托娃》:……一个三流的时代/争取一个三流的下午已属不易/许多聪明人来至这里来了又走/许多书籍美丽精致/镶嵌画般装潢了你/如同这幢看似简朴的故居/装潢了你的苦难/唯有苏联的心灵不能装潢/唯有一代人的存在永不落幕/唯有诗不能弯曲/我立足于此/仍然听见他们来自地底的声音蓝蓝《红柳》:她跟我说着河流。地下滚滚的泉水。//而沙砾和碎石埋着她的沉默。
北青报:想要讲好这门课,需要什么“教学资质”吗? 朱莉娅:要教好“死亡”这一课,不需要什么“教学资质”,你只需要成为一个人,只需要坦诚和诚实。让死亡可怖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我们不了解死亡、避讳提及死亡所带来的恐惧。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于晓丹的长篇小说《北京1980》。本书讲述了一个绚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作者以真实细腻的笔触、优雅舒缓的叙事风格,为读者还原了北京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众多生活场景以及社会精神面貌。《北京1980》不仅仅是一个属于某时某地的爱情故事,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青春回忆。一九八〇年代,这是封闭的年代,又是开放的年代,爱情、友情、才情在这里倾泻、交错,而后撕裂。
Copyright © 2012-2022 www.hslx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山隆鑫旅行社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943-6624762
地址:安徽黄山屯溪区仙人洞新苑5栋101 皖ICP备180144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