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吴文藻先生主张社会学要为中国人民服务,要对中国国计民生有用处;费孝通先生也提出,学术研究就是要“为富民事业想办法、出主意”。传承前辈大家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情怀,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当代学者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文艺佳作,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我们更好凝聚亚洲力量。祝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助推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今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汇聚文学、艺术、影视、文物等各领域名家学者,吸引智库、媒体、青年等不同界别代表,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傲慢与偏见的背后是在“文明”旗号下“冷战思维”和“文化霸权”的故技重施,只会演变为文明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必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活力。那种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的论调更是丛林规则和强权政治对现代文明的粗暴践踏,必将为崇尚多元文明的有识之士所摒弃,被历史所淘汰!无论何时,倡导文明的对话、理解和合作才是开辟亚洲和世界文明美好未来的正途大道。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同时,人类也面临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的国际形势以及更加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她对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地闭塞读书是不行的,要抓住机会走到新闻一线,学习前辈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优良传统,用掌握的各种新技术,制作出获得人民认可的新闻作品。”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正是在这种开拓中,历史展现了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样的创作观念,正是对传统文艺精神的继承和提升。当前适逢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新时代,国家空前强盛,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文学艺术家施展才华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应被发扬光大,并被赋予与新时代相应的新内涵。
对于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需要有“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勇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明大德、立大德,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方能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方能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方能抵制庸俗媚俗低俗。 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都是作用于人心、影响着社会的工作。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文艺创造和学术研究就一定能为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形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
党建网微平台将总书记重要讲话归纳了18条新论。 1.两个没有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表明,只要中外文明交流畅通,中国就能够对世界作出较大贡献。
今天,人们迎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待文明互鉴的乐章更加响亮,让人类文明的大花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耕而愈发繁茂。 追溯历史脚步,可见人类文明发展蕴含的深邃哲理。2000多年前,中国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人类文明共同记忆。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鲜明指出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如何尽快解答这一紧迫课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他们表示,要在全媒体时代积极担当新使命,以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将“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同采编人员亲切交谈、通过移动报道指挥平台与记者连线交流……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这场别开生面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令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倍感振奋。 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快拓展移动传播阵地。
古往今来,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伟大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都是其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其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是其行稳致远的强大力量。中华民族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五千年,就是因为有“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追求,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Copyright © 2012-2022 www.hslx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山隆鑫旅行社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943-6624762
地址:安徽黄山屯溪区仙人洞新苑5栋101 皖ICP备180144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