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政治巡察定位,坚持县乡村一体覆盖,不断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实际上很多时候不履职,怠于履责,有时候比滥用职权、超越职权造成的危害后果还要大,所以必须要让执法人员意识到,超越、滥用职权是违法犯罪,不作为、怠于履职同样是违法犯罪。 第四,政府要有一套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近几年,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研发了一套法治政府评估体系,连续六年对全国各地的市级政府包括职能部门进行执法内容的评估。
着力强化执纪执法权力制约,聚焦体制机制上的短板弱项,持续推进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健全完善监督执纪监察相关制度体系,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审查调查工作流程。全面梳理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关键节点,不断完善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制度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做实做细措施监管、涉案款物管理等重点环节,全覆盖开展审查调查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 着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我监督,深化开展区(市)县纪委和市纪委派驻(出)机构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常委会述职述责述廉工作,督促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深化开展系统内部监督检查,督促被巡察单位立行立改、完善制度,提升规范化水平。
加强法治反腐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谋全局、抓重点、解难点,进行运筹谋划、科学立法、整体规划,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依法治国的重大难题,统筹力量解决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作者:徐颖,系华北电力大学教师)
(作者系中共白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反腐败法律制度的建设,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将法治融入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厉行法治成为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法治在推进我国反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教育、管理和监督,监督是领导方式之一。
就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专门工作方案,推动各综合监督部门突出问题导向,认真开展集中整治。特别是推动针对具有科技部门特点和科技领域特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梳理排查,形成问题清单,研究制定转变学风作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整治措施,优化创新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推动各综合监督部门综合施治,健全相关制度,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紧盯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错误表现,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突出问题。
对待举报反映要做到像高级厨师加工菜肴一样,入口即知酸甜、咸淡,该加料还是减料,该用文火还是猛火了然于胸。该直接予以了结的,经集体研究后果断了结;对查明失实,但已经造成影响的,及时予以澄清;对受到实际损害的,及时纠正错误,让其打消顾虑,轻装上阵。 三要激“尸位素餐”之浊,扬“能为善为”之清。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督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既要鞭打慢牛,也要喂饱快牛,让浑浑噩噩者退位让贤,让能为善为者脱颖而出。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害大焉。
推动三次全会精神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系统的重要任务。落实的过程,实际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需要下很大力气。
打铁必须自身硬,在严格执纪执法、维护纪法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将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笼子里。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是党中央从全党高度为纪检监察机关定制度、立规矩。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又将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纳入工作任务,在推动执纪权力规范化、法治化运行同时,也要将执法权力始终置于严密监督之下,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再如,推进监察官法立法工作,明确监察官的条件、任免、等级设置等内容,将为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提供法律依据。
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带头从严要求自己,更好履行职责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治素养的提高涉及法治观念的树立、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特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量,做体系化的安排和推进。 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基础,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既要在教育内容上形成独立的板块,又要在教育形态上融入渗透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环节。当下实施的全民普法是广泛的社会教育,对于推动法治教育成为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教育和社会普法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产生良好的法治教育效果。
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也完全可以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面进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要求方面,法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用制度促进机会平等。
Copyright © 2012-2022 www.hslxj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黄山隆鑫旅行社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投诉建议 友情链接 产品服务 法律条款 0943-6624762
地址:安徽黄山屯溪区仙人洞新苑5栋101 皖ICP备18014446号-1